提供香港美容資訊情報

新聞

養生佳品五色豆(青赤黃白黑)

按照中醫的五行學說,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分別對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。適量食用綠豆、紅豆、黃豆、白豆及黑豆,分別有益於五臟。

俗語講:「要長壽,吃大豆」。的確,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糖類、脂類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是較佳的健康食品。

由少林武僧每日喝豆湯說起
我曾應邀到寺院,有幸進到外人一般難以進入的寺院食堂——齋堂,實地觀察了少林武僧的用餐情況。

少林寺的齋堂膳食主要有土豆、豆腐、米飯、饅頭、蔬菜等,但不管當天吃什麼,必定有一碗紅豆湯或綠豆湯。僧人們告訴我,每天喝豆湯是寺院很久以來的傳統。一般兩種湯交替著喝,冬天喝紅豆湯多一些,夏天則喝綠豆湯更頻繁。

這裡面有什麼玄妙嗎?少林寺僧人每天喝豆湯其實大有學問。首先,豆湯低鈉高鉀,不含脂肪和鹽。比起許多人喝的浮著一層油、含大量鹽或嘌呤的菜湯或肉湯而言,無疑更加健康。其次,喝豆湯對大量流汗的武僧格外有益。武僧們練功時經常汗流浹背。隨著汗液大量流出,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必然隨之流失,這其中便有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作用的「鉀」。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後感到四肢無力、心跳異常,總以為是天氣太熱的緣故,其實很可能是發生了「鉀缺乏症」。

天氣炎熱,人們大量出汗後一定要及時補鉀。在食物鉀含量排行榜中,紅豆和綠豆都在前五名。所以,普通人喝豆湯還對防暑降溫大有好處。熱性體質的人適合喝綠豆湯,而脾胃虛寒的人可多喝紅豆湯。每餐喝一碗(300毫升~400毫升),用大約25克豆熬製,每日兩碗為宜。

 
青——解毒綠豆

說起綠豆,除了解暑的作用外,還有一大功效被歷代本草著作所記載,那就是「解毒」的作用。 《本草求真》記載「所言能厚、能潤、能和、能資者,緣因毒邪內熾,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,無一不受毒擾,服此性善解毒,故凡一切癰腫等症無不用此奏效」。尤其是大劑量綠豆與生甘草合用時,可解附子、巴豆等中毒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綠豆不宜煮得過爛,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,降低清熱解毒療效。服藥特別是服溫補藥時,不要吃綠豆食品,以免降低藥效。未煮爛的綠豆腥味強烈,食後易使人噁心、嘔吐。

黃——黃豆健脾

 
黃豆,又名大豆,服之可令人長肌膚,益顏色,補虛開胃,是適宜身體虛弱者食用的補益食品。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黃豆可增強機體免疫力,有防止血管硬化及降糖、降脂的作用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大豆中的一種叫大豆異黃酮的物質,它的結構與雌激素相似,具有雌激素活性,能夠減輕女性更年期綜合徵症狀(如烘熱汗出、煩躁等)。

而對於高血壓病人群,尤其是服用的抗高血壓藥中含有利尿成分者,易導致體內鉀元素的排出增加,若不注意補充,則容易導致低鉀血症,出現乏力、心慌、胸悶等不適。

有研究報導,每100克黃豆含鉀量高達1503毫克,高於許多蔬菜、水果中鉀含量。因此,對經常服用含利尿成分的抗高血壓藥患者,經常吃點黃豆,對及時補充體內鉀元素很有幫助。

需注意的是,高血壓腎病患者應慎食黃豆。高血壓腎病患者由於腎功能損害,鉀元素不容易排出體外,此時如再吃黃豆,則很容易導致高鉀血症,出現胸悶、心律失常等情況。再者,黃豆性偏寒,脾胃虛寒經常出現腹脹、腹瀉及腎虛遺精頻繁者不宜多食。生吃,亦不可。

 
赤——紅豆消腫

紅豆,亦稱赤小豆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「行津液,利小便,消脹除腫止吐,而治下痢腸澼,解酒病,除寒熱癰腫,排膿散血……」內服可以利水,如鯉魚赤小豆湯等;外用可消腫解毒,曾有一僧人生髮背如爛瓜,鄰家乳婢用赤小豆治之,發背速愈,療效甚佳。

赤小豆是藥食兩用的佳品,但在具體使用時,仍需注意其具體適應症。陶弘景曾說:「(赤)小豆性逐津液,久食令人枯燥矣。」赤小豆質硬而不易煮爛​​,為提高藥效,建議將其打碎入藥,或先浸、久煎使其充分利用。

白——白豆養肺

 
白豆,俗稱二季豆或四季豆。中醫學認為白豆味甘性平,無毒。可補五臟,調中,助十二經脈。 《食物本草》說:「白豆即飯豆也,粥飯皆可拌食。」現代藥理研究,白豆含皂苷、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,具有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功能,增強抗病能力,對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復發有很好的作用。

白豆烹煮時間宜長不宜短,要保證熟透,否則會發生中毒。

黑——黑豆清心

黑豆,別稱烏豆。古時,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飼料。牲畜食用黑豆後,體壯、抗病能力強,這都與黑豆的內在營養與保健功效有關。那時,人們崇尚白色食品,只有貧窮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無奈食用黑豆。但黑豆的醫療效用被醫者和養生者發現並總結出來。 《本草綱目》記載「(黑豆)入腎功多,故能治水、消脹、下氣,制風熱而活血解毒。」

 
黑豆可烏髮黑髮,不僅表現在內服上,外用同樣具有這樣的功效。 《肘後備急方》中的大豆煎是被隋煬帝後宮所採用的一張宮廷秘方,它是將黑大豆在醋中浸泡一兩夜,加熱煮爛,去渣後用小火濃縮的藥液來塗發,可達到「染髮須,白令黑」「黑如漆色」的功效。

我國傳統飲食講究「五穀宜為養,失豆則不良」,可見豆類是古今公認的食療佳品,素有「植物肉」的美譽。然而,對青春期的孩子,患有痛經、子宮肌瘤的女性,備育的男性及胃炎、痛風、腎功能不全、蠶豆病等患者要慎食、少食。

發佈留言